大国工匠丨程平:用焊花熔铸匠心的“兵哥焊将” 环球微动态
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。在迎风运转的十多万座风机背后,有着一批推动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工人,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大国工匠,中国华能集团的高级焊工程平就是其中之一。程平曾是一名侦察兵,28年前,他放下钢枪,拿起焊枪,被大伙称为“兵哥焊将”。
(资料图片)
龙沼风电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腹地,119台国内主流风机年发电量可达16.1亿度,这些绿色电能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华东地区。
今天,程平就要登上这座110米高的54号风机,进行焊接作业。从地面到达作业点,他们需要20分钟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现在有这个电梯方便多了,这个电梯直接把我们送到八九十米的高度。然后剩下那一段我们自己爬。
出了电梯后,还有20多米只能攀爬上去。安全带、防坠锁、工具包,在狭窄的塔筒内负重爬行,当过侦察兵的程平也不觉得轻松。
风机机舱的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,里面挤满了各种机器,活动空间十分有限。程平与同事今天要进行的是刹车卡钳底座配件的焊接试验,并论证发电机组部件的加固方案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直接可以固定卡钳的底座。通过这两个螺栓固定它,使在刹车的时候可以分解它的力气,防止刹车卡钳底座断裂。
刹车卡钳是控制风机旋转的重要设备,瞬间刹车可产生50吨的牵引力。如果损坏,会让整个风机失控,甚至塔筒断裂,造成飞车事故。
华能龙沼风电场场长 袁志国:冲击力对它是一个破坏性的,同时对咱们的设备来说也是起到一个破坏性的作用,就像这个载重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,遇到紧急情况,然后紧急刹车,轮毂会产生大量黑烟,同时温度也会迅速地升高。
如今,我国风电已步入超大风机时代,风机个头从70多米长到170多米,叶片长度快速突破百米大关,正向着140米进军。程平他们要进行的加固试验,将为大型号风机加上一道安全锁,确保在极端天气下安全运行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它只有两个受力点,再加上一个受力点之后,就是说它刹车的时候能够分解一下它的力,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事故。
铸铁因含碳量高,韧性差,焊接极易发生裂纹,是操作难度最大的业内技术之一。而这次,要把手掌大的配件焊接到铸铁底座上,同时承受高达数吨的冲击力,技艺精湛的程平担起了这一重任。
由于气流不稳,监测员在焊前需要对风力进行准确测报,以保障焊接时持枪的稳定性。
华能龙沼风电场技术员 宓鑫磊:我这边监测到风速跳动比较大,应该是风速仪那边有卡顿,我们得出舱去把风速仪检查一下。
龙沼风电场位于多风地带,常年风量充足,经常出现的风沙天气会影响风速仪正常运转。在100多米的高空检查,必须小心翼翼。
风速仪运转正常后,程平开始了焊接。
要在U形槽里把焊料一层层堆焊成焊肉,使部件紧密连成一体,任何细微失误都关系到成败。
因为位置受限,程平只能半跪着,焊接过程中,舱体随着风速的变化会晃动,幅度忽大忽小,程平必须屏住呼吸,紧紧靠住机舱壁,在身体晃动的同时,保证焊枪在宽度不到2厘米的U形槽里小幅摆动。每焊接30毫米,立刻进行一次锤击。这样反复地焊接、锤击,6个小时后,焊接终于顺利完成。100多米高空中,配件牢牢地和卡钳底座长在了一起。
不仅要克服大风的影响,程平有时还要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完成高难度的焊接。一次他在宽度仅有40厘米的地方焊接,转身都很困难,焊渣掉在左臂上,也只能忍痛坚持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我就怕最困难的位置,接头出现缺陷。如果我停了弧之后我去再接头的话,就很有可能接不好头,保证不了质量。
当天刚回到驻地,程平又接到一个零部件的修复任务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这个是调门的阀芯,进口件,现在磨损得已经非常厉害了,如果不修复,那就废了。
这种阀芯是发电设备的一个关键零部件,一旦损坏,就会影响发电系统安全运行,而修复技术却长期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。为此,程平带领团队进行了半年多的艰苦攻关,发明了真空罩焊接工艺,成功解决了这一“卡脖子”难题。并把这一技术推广应用于深海探测、锭子焊接等多个领域。
阀芯修复要一层层堆焊,每个焊层厚度只能控制在1毫米内。闪亮的火花中,程平在手、眼和焊丝的高度配合中,一点点向目标迈进。
多年来,程平执着专注,精益求精,与工友们完成了无数次焊接任务,他们在挑战中感受时代脉搏,收获着奋斗带来的快乐。
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 程平:这十来年,新能源迎来了大的发展,每次看到经过我的手,一座座风机更安全地迎风旋转,能够参与新能源的建设,为国家出一份力,见证它的发展进程,我感到自己非常骄傲也很自豪。
编辑:天天
来源:央视网
责编:海闻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