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报道:爱说│我们与阅读之间需要一座“桥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网评论员 汤馥铭
短视频时代,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还有多少?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,阅读又成了热门话题。
有人认为视频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,有效的利用了碎片时间;有人担心碎片化的视频阅读会毁掉文字阅读的能力,会对整本阅读产生排斥。
电子书、有声书、视频阅读……这些与时俱进的阅读形式与传统的阅读不应该是冲突和对立的。它们的存在,更像是我们与阅读之间一座“桥”,帮助我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。
这座“桥”可以是权威的。截至2023年2月,共有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抖音,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抖音分享读书心得。莫言、刘震云等知名作家,北大、清华等高校,以及康震、蔡丹君等高校学者纷纷入驻抖音,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助力国民阅读经典。
这座“桥”可以是“专业的”。抖音读书博主“1379号观察员”为了将《百年孤独》讲好讲透,他学习了50G的资料,整理文案8万多字,经过60个小时的制作,最终呈现出3.6个小时、共30集的作品。他的视频让更多人读懂经典、愿读经典,也成了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课件。
这座“桥”可以是“全民的”。读书博主“焦尾Tyler ”做抖音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记录督促自己阅读,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09万粉丝的分享博主;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本是一本冷门书,因一条50秒的荐书短视频,3年加印41次总印量400万册;2022年,短视频平台买书增幅最高的年龄段是00后,增幅达到52%。这座“桥”正在以自己的方式、语言引导着越来越多人加入阅读。
我们与阅读之间的“桥”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迭代,但它的核心必然是在降低阅读的“门槛”。这个“门槛”包括时间,也包括能力。
要知道每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存在差异的。这就像面对大部头名著,有人津津乐道,也有人望而生畏。我们或许从未踏进阅读的大门就被“能力不足”而劝退。如果互联网平台能把阅读中那些难啃的“干货”掰开,并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更多人读懂。那这样的信息碎片化,何尝不是知识载体与传播形式的多元化。
我们与阅读之间需要一座“桥”,一座帮我们拉近阅读距离的桥,一座能让阅读的火种不断延续的桥。
标签: